宁波海域将再添新姿——宁象市域(郊)铁路象山港跨海大桥南侧主桥正式开工

 

 

一个通道激活一座城市

一座大桥增色一个时代

 
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2月8日,宁象市域(郊)铁路象山港跨海大桥南侧主桥正式开工,成为了继舟山连岛金塘跨海大桥、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、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等超级工程后的又一座宁波海域跨海通道。

宁象市域(郊)铁路,作为落实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一部分,不仅可有效推动宁波都市圈同城化、一体化发展,也将在提升居民出行服务质量、带动沿线用地开发、注入城市发展等方面带来新动力。

宁波至象山市域(郊)铁路线总长61.45千米,起于宁波市鄞州小洋江站,终于象山大目湾站。其中,由中铁大桥院设计的象山港跨海大桥线路长约8.3千米,为整个项目的控制性工程。

▲项目位置图

设计组综合海床冲淤演变、通航安全和景观协调等因素,将大桥与既有象山港公路大桥设计成为完全对孔并列布置,主通航孔桥布设为(82+262+688+262+82)米组合式钢箱梁斜拉桥。大桥拥有“国内首座市域(郊)铁路跨海大桥”“国内并行既有线最大跨径桥梁”“国内最大跨度组合式钢箱梁铁路斜拉桥”等诸多之最。

▲象山港跨海大桥效果图

 

据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梅新咏介绍,为节约通道资源,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,在既有桥旁并行修建新桥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。如正在规划设计中的甬舟铁路桃夭门公铁大桥、武汉白沙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、宜昌长江公铁大桥等,均为并行布置。宁象市域(郊)铁路象山港跨海大桥,作为国内目前并行既有线最大跨径桥梁,对今后同类桥梁将具有示范意义。

 

▲并行桥梁案例:武汉白沙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效果图

甬舟铁路桃夭门公铁大桥效果图

 

2022年2月,年味仍浓时,中铁大桥院设计团队就开始了紧张的象山港跨海大桥竞标工作。4月,大桥院顺利中标。随后,项目负责人潘韬便立即带领项目组邱远喜、刘金进等成员进驻宁波现场集中办公。

 

面对这样一座工程规模宏大

并行既有公路桥的跨海桥梁

有不少“新难题”“新要求”

需要项目组一一攻克

 

项目难

The Hard Part

 
 
 

大桥跨海段桥梁长6.11千米,其非通航桥梁占比约80%。如何在复杂环境下采用工厂预制、大节段吊装、减少海上作业,科学组织非通航孔桥的基础施工及梁体架设,是大桥设计成败的关键所在。针对深海区60米孔跨刚构引桥,为实现“工厂化、大型化、标准化、装配化”的目标,梅新咏带领团队创造性提出了“箱梁整体预制架设,在墩顶先简支后固结”的连续刚构方案,成为了海上刚构桥整孔架设的先例。此方案具有整体预制架设、抗推刚度大、施工便捷、造价低及工期短等优点。

据大桥项目负责人潘韬介绍,因大桥与既有象山港公路大桥主梁边缘净距仅50米,海上风况复杂,设计基本风速高达46.5米/秒,导致两座斜拉桥之间易产生如颤振、涡振等复杂的气动干扰效应,进而影响桥梁的安全性和行车舒适性。为彻底摸清其相互影响的规律,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新老桥的运营安全,项目组同时开展了《并行桥梁风洞模型试验及抗风措施研究》《跨海大桥风车桥耦合及行车安全研究》《斜拉索风致振动及抑振措施研究》等多项专题研究,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,也为今后同类并行桥梁提供了解决思路。

每年春季,是蓝点马鲛产卵的高峰期。象山港跨海大桥工程区域,恰好穿越蓝点马鲛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。大桥设计中,项目组结合环评报告的研究成果,提出了一系列施工管控手段,明确了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措施,尽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。

▲既有象山港公路大桥实景图

由中铁大桥院第二设计院、华东分公司、第三设计院等多单位组成的项目组,团结一心,通力合作,迎难而上,仅仅五个月,就完成了全线约8.3千米桥梁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工作,共计图纸34册,2061张。考虑到轨道交通需现场设计的特点,驻现场团队严格按宁波轨道集团的要求,密切配合,近一年内参加各类大小会议近160余次。同时,项目组还积极配合建设单位,完成了工程量清单、技术招标、施工阶段科研、跨海大桥技术讲座等一系列工作,受到业主高度评价。接下来,设计团队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,投入到施工配合工作中去,解决现场各种问题,争取早日通车。

 

 

 

“日落海山僧磬寂,一行飞雁入洋笆”

这是清朝诗人姚燮在《西沪棹歌》一诗中描写的象山半岛风光。待到象山港跨海大桥建成时,“象山港姊妹桥”必将成为宁波象山又一新地标,也必将成为跨海大桥技术创新的又一亮点工程。

 

 

 

来源:党建工作部 庄佳宜 曹雪;设计二院

审核:刘峰

核对:吴希龙

编发:庄佳宜

 
 

 

首页    桥苑动态    宁波海域将再添新姿——宁象市域(郊)铁路象山港跨海大桥南侧主桥正式开工